昆明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取得新突破
為實現軌道交通對城市規劃布局的支撐,昆明市累計完成了三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編制和批復工作,其中最新一輪線網規劃于2022年5月獲得市政府批復,主要從市域快線、主城區普線及片區區內線三個層次對軌道交通網絡進行了規劃布局。
到2035年,昆明市遠期線網包括的普線有1號線至12號線共12條線路,快線有R1線、R2、R3共3條線路,同步對遠景年進行了展望。
規劃線網實施后昆明市軌道交通將實現中心城45分鐘通勤圈,都市區45分鐘交通圈的出行時間目標;中心城區公交出行占比將達到50%,其中軌道交通占公交的比例將達到60%,屆時將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干、常規公交為基礎、其他交通方式為補充的交通體系格局。
著力提升地鐵精細化服務水平
運營線網初具規模,運營組織不斷優化。昆明地鐵線網已開通運營6條線路,運營長度165.85公里,運營車站103座(含換乘站10座),開通以來,線網運送乘客13.10億乘次,歷史最高日客運量為2021年10月1日94.53萬乘次。交通運輸部發布的10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(49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),昆明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名第19位、客運量排名第22位。
地鐵線網采取“日常+優化”的線網運營組織模式,最小行車間隔已達4分鐘,線網列車運行圖兌現率100%,列車正點率99.99%,第三方滿意度測評處于行業內較高水平。
(二)服務再升級,打造通勤路上的“便民生活圈”。以“品牌膠囊店+特色亭棚+主題商鋪+便捷自助”的經營方式,在地鐵站內開發了便民自助設備、便民膠囊、便民亭棚、便民商鋪、便民展覽展示區等業態,為通勤路上的地鐵乘客提供更加便捷、優質的服務體驗。
在春融街、珥季路等11個車站內引入了絕味鴨脖、周記、中國移動等品牌商家,下步將引進7-11和新之佳便利店,目前7-11便利店已確定選點15個,新之佳便利店已確定選點19個;全線網投放了3臺政務服務終端機、401臺自助售貨機、90臺自助口罩機、15臺自助體驗機、614臺美團充電寶,58處便民晴雨傘。
(三)以民為本,全面提升地鐵服務質量。設立“學雷鋒服務站”、愛心母嬰室、愛心休息區、“雙語”服務熱線、呼叫鈴等愛心舉措,讓乘客出行有溫度。推出昆明地鐵綜合查詢平臺,方便乘客獲取地鐵運營、換乘、票務等15項便民信息。全面提升地鐵5G信號全覆蓋,增強乘客互聯網體驗感。優化列車語音廣播,為乘客提供簡潔明了的導乘服務。在昆明地鐵103座車站配置了無障礙渡板,“鋪平”列車與站臺的間隙高低差,方便使用輪椅、嬰兒車等乘客上下車。發行“免費進站憑證”,優化了持證人群進站流程。推出線上線下一日票、三日票、七日票和計次卡等便民票種,發售團體票,開展積分兌換、打折、贈票、累計乘車等優惠活動。
(四)智能賦能,打造智慧地鐵。昆明地鐵率先在西南地區實現互聯網支付掃碼乘車服務,已實現線下實體卡11種、互聯網支付方式13種支付方式,滿足乘客多樣化的出行需求。目前,使用互聯網支付出行總占比已達70%,“互聯網+”的出行方式便捷乘客出行。同時以首期工程1、2號線火車北站為試點站,正在推進智慧客服、遠程視頻坐席、乘客引導一體化的智慧地鐵搭建工作。
(五)地鐵+公交無縫接駁 ,解決乘客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。為貫徹落實國家公交都市創建情況,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,昆明軌道集團秉承“互惠互利、服務市民”的理念,打造多元化的綠色出行網絡。一是積極與公交集團合作,按照“公交接軌道,換乘零距離”思路,配合公交集團調整公交線路和??空军c,第一階段已在10個地鐵站出入口設置“公交接駁招呼站”,后期不斷推出新的接駁站,解決乘客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。二是聯合公交集團共同打造“公交微循環”,目前已在機場前站、司家營站、大板橋站、珥季路站、五一路站等車站實施,方便乘客“零距離換乘”地鐵公交。三是促進“地鐵+非機動車”接駁,地鐵站出入口周邊基本設置了非機動車停車位,實現地鐵與非電動車的無縫銜接。
打通反饋渠道,及時解民所需
目前,昆明軌道集團已建立完善的社會監督機制,市民可通過微信、微博等網絡媒體以及車站現場、服務熱線等渠道向反饋意見和建議,昆明軌道集團將根據乘客需求,不斷提升運營服務質量。
針對去年市民朋友提出的無障礙設施設置及標識標牌相關問題,運營公司已建立巡檢——報修——修復閉環全過程維修機制,要求車站工作人員加強巡視,發現設施設備、標識標貼損壞等情況及時報修,維修人員及時至現場修復。
在無障礙設施設置方面,為方便市民使用輪椅、推行嬰兒車等乘客上下車,已在全線103座車站鋪設230塊無障礙渡板,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“渡板”服務,全力提升運營服務。
草海濕地、滇池綠道建設基本完成,草海保護治理開發取得新突破
昆明軌道集團作為草海片區土地一級開發主體,在草海保護治理開發中,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“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”生態理念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統籌安排部署,昆明軌道集團參與建設草海濕地、滇池綠道、截污管道、開展入滇河道治理工作。
一是新建25.3公里截污管道,實施7條入滇河道治理,昆明軌道集團參與建設濕地3138畝,濕地建設面積約等于10個翠湖的面積,栽種喬木、灌木、水生植物、地被66905平方米,建立生物種類豐富的湖濱生態屏障,形成草海水質第二道保護線,每年預計凈化水423.5萬立方米,草海水質類別已從劣Ⅴ類上升為Ⅲ類,如今草海濕地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,恢復蘋天葦地生態景觀,草海濕地公園不僅成為紅嘴鷗等鳥類的重要棲息地之一,更成為市民網紅打卡地。昆明軌道集團建設的干溝尾村濕地水波明澈,天光云影,被網友稱為“天空之境”,成為網紅打卡地,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在微博中為滇池草海點贊。二是昆明軌道集團克服工期、疫情、征拆、技術等困難,搶晴天、戰雨天、斗夜間,全力推進滇池綠道其中的11.7公里慢行系統建設,構建起一個閉合的湖濱生態帶。紅藍兩色的步道宛如彩虹,成為昆明最美的打卡點。滇池環草海綠道于10月1日開放通行,成為市民共享健康美好生活的又一場地,12月底,大觀河橋將建成通行?!案咴髦椤钡岢氐淖蠲谰G色項鏈正逐步呈現耀人光彩。
——疫情防控安全生產不松懈,護佑乘客安全出行
昆明地鐵始終堅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安全發展理念,不斷加強安全管理能力建設,通過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“雙重預防”機制,加強疫防控,推動安全關口前移,強化事前預防,持續提升軌道交通本質安全水平,有效遏制了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和確保乘客及員工的健康安全。2022年,緊緊圍繞“防風險、保安全、迎二十大”的主線,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為抓手,深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“十五條硬措施”和昆明市“77”條具體措施,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,及時消除安全隱患,切實保障昆明地鐵運營安全。連續保持“零事故、零傷亡”,實現安全生產3430天,整體運營平穩有序。
一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昆明地鐵高度重視乘客健康安全,針對地鐵運營線路涉及面廣、人員密集的特點,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,開展涉疫風險排查、通風消毒、掃碼亮碼、體溫測量、查驗核酸證明、口罩佩戴、安全防護、宣傳教育、應急保障、監督檢查等措施,確保疫情不通過地鐵傳播和擴散。持續強化客流預警,疫情期間進行全線網運營組織調整,科學配置運力,組織從業人員接種新冠疫苗,做到應接盡接,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做核酸檢測,運營一線人員持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上崗,定期對車站、列車開展環境核酸篩查,做到疫情不退,防控不減。截止目前,地鐵管轄范圍內未出現疫情,切實保障乘客及員工的健康安全及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。
二是為有效應對極端天氣條件下城市重大洪澇災害,提高昆明地鐵汛情的應急響應及處置能力,成立防汛排澇工作領導小組、修訂完善了突發事件總體預案,制定印發了《昆明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防汛排澇專項應急預案》,對地鐵在汛情情況下的停工、停運條件、權限,應急處置及恢復作了明確規定,賦予現場指揮人員停運決策權,最大限度縮減決策層級,形成了由1個綜合預案,26個專項預案,210個現場處置方案組成的預案體系;建立了1支專職應急救援隊伍,在車站、施工場所建立了38支兼職應急救援隊伍,應急救援人員共計604人,配備了應急救援裝備及防汛物資,確保度汛安全;全年參與了云南省應急廳組織的“安瀾—2022”地鐵防汛綜合演練科目1次,承辦了昆明市交通運輸局開展的地鐵防汛應急處置綜合演練1次,公司(集團級別)地鐵防汛綜合演練1次,部門及子公司級演練14次,班組級 77 次,共94次,參與人員2200人次。通過以上防汛應急演練,進一步檢驗各級防汛應急預案,強化防汛指揮調度,磨合協調聯動機制,鍛煉防汛應急隊伍,提升防汛應急指揮、預警發布、搶險救援、科技支撐能力,為做好極端天氣下公司的防汛應急處置工作奠定基礎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。新征程,新使命,昆明軌道集團將圍繞昆明市建設面向南亞、東南亞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,以深化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為主線,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,以全面推進城市交通“碳達峰”為契機,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為目標,高標準、高質量打造“軌道上的城市”。加速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發展,引導助推城市空間拓展和合理布局,高品質提供軌道交通出行服務,為奮力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昆明地鐵力量。